就业保障

关于职业学校教研工作初步探索

作者:管理员 发布日期:2011-4-25 8:56:00

 一、问题的提出

   在学校管理、育人环境和教师个人素质等元素基本确定的情况下,要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教研工作的开展与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是由教研所具有的促进、反思、选拔等三大功能所决定的。实践证明,谁重视教研工作,谁就为提高教育质量找到不竭的源泉,谁就为教育质量的腾飞插上了翅膀。当然,学校教研工作是一项复杂、艰巨、长期的工作,需要科学系统地进行管理,必须精心规划设计,缜密安排实施。今年,江苏省教科院专门下发了全省职业教育的教研工作计划,并明确了主题教研年的活动要求,旨在在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为重点的总体思路下,各职业学校要广泛开展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进而提高全省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的研究水平和实施能力。《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行动计划》的出台,为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学校教研工作更有了坚实的载体和抓手,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成为理念和工作要求。围绕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中心工作,要求每所学校立足课堂、面向现场,广泛组织多层次、多形式的教研活动,促进教学产品的开发及其成果转化,为教师业务能力提升和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提供有效服务。

二、我市的现状

从我市各职业学校开展教研工作的情况来看,许多职业学校教研组织的架构可用下图来描述:

    学校教研的管理方式通常是系部二级管理,每学期各学校都制定了教学研究计划,分工明确,由学科教研组组织学科教学研究,由学校教科室(或教务处)组织教师的教学理论培训。学校的教研活动每周都安排固定的时间,并且每次活动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每次教研活动均记录在案,不仅关注活动的结果,而且注重活动的过程。尽管如此,各学校的教研活动仍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归纳起来有:布置任务多,深入研究少;以应付考试为中心;理论学习远离现实课堂;听课缺乏明确的目的;活动的计划性和针对性差;活动方式单一等等。这些问题带来了许多教师在教研活动中被动参与,独立备课研究与教学能力弱等弊病。为了完善教研制度,营造教研文化,开展有效教研,立足学校是根本,广开信息渠道是途径,积极挖掘校内外资源是关键,建立常态的激励机制是核心,重点是研究课堂、研究学生。我们认为,以教师为中心、以学校为本位的教研制度,是推进课程改革、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必由之路。

 目前各校普遍采用的教研方式是针对某一章节,或某一单元,或某一课时的困惑疑难,采用“集体备课——全组说课——选择上课——集中评课——再上一课——集中再评”等形式,以解决课堂教学中碰到的一些棘手问题。大家通过共同努力,达成解决问题策略的共识,使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迎刃而解,在相互启发中促进教师共同成长,同时也激活了教师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研的思考

  随着课改的深入推进,一些新的为人接受且行之有效的教研方式应运而生,如具有针对性的主题式教研、以校本课题为载体的研究式教研、以行动研究为依托的案例式教研、以专家引领为重点的培训式教研、以技能教学为抓手的实践性教研等。这里结合职业学校的特点,重点谈一下微观层面上的教研问题。

“问题即课题”,教研工作中,问题是教研的生命,只有贴近教师实际、贴近课堂生活并有价值的问题才有生命力,才能让教师具有亲切感,才能引起教师的共鸣和思考,并自觉主动地参与,感受教研带给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不断改善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具体来讲,研讨的问题应立足于小、实、真,切忌大、远、空。研究问题的生成,应来源于教师自身以及熟悉的课堂和学生,也只有这样的问题才会打动教师的心,撩动教师的思维,吸引教师自发参与到教研活动中去。研讨的问题或主题必须事先通知参加的教师,让教师带着对问题的思考来参加活动,发出自己的声音,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进而产生智慧的碰撞和共享,只有这样的教研才有效果,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比如:在教学内容的探究上,注重将课程目标要求与技能鉴定要求结合起来;将学科知识要求与求职竞岗要求结合起来;将专项能力要求与综合素质要求结合起来;将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要求与培养思维发散和创新能力结合起来。在教学策略的探究上,将课堂搬到校内实训实验场所,并辅之于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边讲解边示范;学生可以边观摩边动手,让专业知识、实训技能与行为规范在教学中融会贯通。在教学方法的探究上,积极采用主题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理实一体化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仿真模拟法、行为导向教学法等一批具有现代职业教育教学特色的方式方法,以拉近课堂与车间的距离,强化师生的实践应用意识,营造宽松、和谐、活泼、愉悦的教学氛围。通过这样的研讨,使得“小组作业法”、“任务驱动法”、“角色扮演法”等先进的具有职业学校特点的学习方法成为调动学生从被动式学习进入到主动的探究式学习中,让学生真正地“主动思考、积极探索问题”的有效途径。同时,能够促进教师由教学理念向教学行为的自觉转变,促进教师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促进“能力本位”、“人格本位”教育质量观的贯彻落实,促进现代职业教育方法的普遍运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再如,案例教学法是职业学校教师经常采用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其优点在于:一是通过典型案例把抽象的原理、概念等具体化,并置于一定的实际情境之中,使学生可以清楚地认识到这些原理、概念在实际生活中的体现和用途,不仅能增强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而且能够掌握其具有的特定含义和意义;二是该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并能指导学生如何用更有效、更直接的方式获取这些知识;三是学生通过案例教学得到的知识是内化了的知识,可使他们逐渐学会如何处理不同的疑难问题;四是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教与学的互动,同时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牢固性和灵活性。为了上好案例教学课,学科组在集体备课时需要作这样的研讨:教师们对案例教学法的理解程度以及对案例教学法的组织、实施、控制的总体认识;课前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案例的收集、选材情况;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根据教学内容提炼出讨论的内容;教学过程中如何根据教学内容进行讨论的引导和控制;如何根据教学要求进行必要的点评和总结;课后的反思,必要的得失总结,如何为下次案例教学作准备等等。

【一个具体的案例】服装设计中的主题教学法

服装专业主题教学法教学的一般流程是:选定主题——课题阐释——资料收集——体验练习——课题作业——成果展示——交流研讨。从最初的设计构思元素到产品的制作全过程,强调让学生在不同阶段的独立练习,构成课题分析、元素提练、造型分析、技术分析四个方面的思维体验、关系逻辑的体验和造型语言的体验。在学习中体验是教学形式的一种新拓展,也是教学方法的新切入点。我们的教研活动就应在“体验”两个字上下功夫,教研的重点是:如何精心设计主题,让学生能够初步感知、体验学习的内容;如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启发学生捕捉“感性”、“理性”概念之外的内心体验;如何为学生提供交流的信息和全面互动的机会,体验探究的乐趣等。通过这样的研讨,目的在于让学生参与、投入预先设计的教学活动,学生更容易在体验中感悟——这种感悟是直觉、直接经验和理解的结果,更是情感和认识在内心的碰撞和升华。

四、简短的结语

总之,教研活动必须紧紧围绕课堂、贴近课堂、立足课堂开展,让教师充分体验教研活动的价值,并从中学会换位思考,更好地融入到活动中来,真正达到有效教研的目的。周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是校本教研的主要形式,我们的学校要创造多维平台将其很好地融入,以此支撑起教研活动的“广阔天地”。通过教研活动,强化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对话、沟通与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与成功,从而促进教师自身获得专业发展,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理念和鲜明的教学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