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保障

中职教育的现状与发展

作者:管理员 发布日期:2011-4-25 8:52:11

摘 要:目前,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入发展,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普遍感到“学校招生难、生源质量差;‘出口’不顺畅,学生就业难”,这已成为影响职教发展的重要问题。职业教育面临着很大的困难,形势严峻。只有通过深刻的改革才有出路,才能在改革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生存。本文阐述了中职教育的现状以及应对现状应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中职教育 严峻形势 应对措施
一、中职教育的现状
(一)生源问题
过去家长送子女读职业学校是为了争取一个分配工作指标,让子女早日抱上个“铁饭碗”,因此,历年来职业教育学校的生源十分充足。招生就业制度改革后,原来的“铁饭碗”被打破,加上大学毕业生逐渐增多,与此同时,一些用人单位普遍追求使用高学历人才的“拔高”政策,使得处于较低学历的中职生在就业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因而,职业教育学校的吸引力大大减弱。另外,灵活机动的社会力量办学对职业教育冲击很大,这些原因都造成普通职业教育学校生源不足的问题。此外,是生源素质问题,今天职业教育招收的都是普高的淘汰者,生源总体素质大大下降,这给学校组织教学和管理都增加了困难。
(二)当前职业中学学生思想状况
进取型。这类学生占10%。进取型学生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对职业中学有正确的认识,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有较强的竞争意识和自信心。因此他们处处表现出主动和上进。
满足型。觉得考入职中已达到自己的目的和要求,这类学生占据29%。满足型学生对职业中学目标有所认识,他们在初中成绩处在中等水平,德育量化一般为“良好”。因此,进入职业中学后,学习上可以应付,只要求顺利拿到毕业证,没有强烈的上进愿望。
消极型。因没有实现自己预想目标而一蹶不振,这类学生占有17%。他们在初中阶段成绩处在普中与职中临界状态,但中考落榜后因进入职中而大失所望,因没有进入职业中学的心理准备,加之来自家庭、社会的压力,他们进入职业中学后情绪低落,意志消沉。
抗拒型。对学校教师抱有不满情绪,对批评有强烈抵触情绪,这类学生占44%。他们在初中被称为“双差生”或称为“问题学生”。经常受批评,甚至受过学校处分,心理自卑,性情暴躁易怒,学习完全没有上进心,成绩低下,不能正确对自己的缺点和错识,言语行动常带有攻击性。这些学生进入职业中学后只要有人指出他的问题,就公开抵抗,甚至恶作剧等。
(三)教学问题
职业学校在创办初期大都沿袭前苏联的办学模式,强调学科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因而传统职业教学往往是重理论,轻动手。过去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在为厂培养技术员,这种办学指导思想致使有部分职业教育学校仍不同程度地遗漏着旧的教育模式痕迹,在课程设置,教材的选用,教学的方法上与社会实际需求有脱节现象。而且,这种模式过分强调学科的分化,各学科之间、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老死不相往来”。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有片面的知识和狭窄的技能,创造能力低,适应社会能力弱,毕业出路窄。
(四)就业问题
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其一、前几年“热门”专业一哄而起,泛滥成灾,就业难与人力浪费同时并存。其二、学校开设的专业跟不上市场发展变化对专业人才的要求。一方面学校对人才市场供求变化难以预测,另一方面申办新专业需要上报教育部门审批,加上学校内部师资及教学设备应变能力差,就很难及时做到培养“适销对路”的“产品”。其三、一些单位将大学毕业生安排在职中生的工作岗位上,挤占了中等技能人才应从事的工作岗位。凡此种种,都制约着中职学生就业,使学校“产品”出口不通畅,又影响学校“优等材料”的进口,造成恶性循环。
二、面对现状,应采取的措施
(一)国家的应对措施
1、中央财政将下拨10亿元支持中等职业教育事业发展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副司长刘建同透露:在今年第四季度,中央财政增加安排1000亿元中央投资中,为教育事业总共安排的是44亿元,占4.4%,其中安排给中等职业教育的是10亿元。按照项目计划的规定,国家发改委安排的10亿元大体可以支持的学校数是360所至370所。中西部地区在整个安排当中占的比例是80%左右。东部和东北部地区占20%。这次投资是以物为主的项目,就是基本建设和大型设备购置,还可以拉动地方相应的配套工作,从而可使中等职业学校新建扩充改扩建校舍。
2、新资助政策为中职发展添把火
国家的资助政策,为很大一部分就读中职学校的学生及家长减轻了负担,并充分体现了国家对中职教育的重视程度。在新资助政策的带动下,各中职学校招生人数得到大大的提高,解决了一部分生源问题。而在国家资助政策的实施中,重庆市政府更是加大了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投入和支持。为重庆市内贫困户子女、低保子女、三峡移民、退役军人、孤儿等提供学费资助。这项资助政策的实施,让学生及家长真正地得到国家及政府给予的实惠。
(二)学校的自身改革、进步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职业教育学校必须从学生个体发展与社会需求相统一的视角把握培养目标,具体来说就是“综合素质合格+特长”,教师应开展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培养他们诚信、务实、勇于进取,有责任心,吃苦耐劳的性格,在专业素质上应掌握一技之长,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行为调控能力。总之,职业教育学校应该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因材施教,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职业中学的教师面对基础较差,思想状态各异的各类型学生,更应尊重、理解、平等对待他们,了解学生心理,因“型”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身的最大潜能。例如,对待异常敏感的抗拒型学生,教师不仅不能歧视,而且要特别关注他们,真诚地和他们交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逐步减少甚至消除他们的攻击性与对抗性;对于消极型的学生,教师则要着力培养其开朗大方,大胆自信的个性,使其具有一定的挫折承受能力,引导他们积极上进。
强化技能训练,注重提高效能。职业高中的性质和培养目标决定了专业技能训练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我校在对技能训练与理论教学,技能训练的方法、时间与效能等问题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不断根据教学内容的更新,学生的实际和教学时间的需求等情况修订教学计划,以提高技能训练的效率、质量和水平。
端正认识,努力提高文化课教学质量。提高职中文化课的教学质量,是当前推进素质教育和落实职中教学的双重目标的重要保证。此外,我们加强对文化课的教学管理,积极参加市会考和联考,实行教考分离和标准分增量的教学评价奖励制度,要求语、数、政、英全市会考标准分实现正增量。
开设活动课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进行创业教育的探索。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潜在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构成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整体课程。例如我校开展的礼仪活动课,售货艺术活动课,及各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课程,让学生的潜能通过活动课程得到充分发挥,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拓展毕业生就业渠道
1、明确就业指导中心思想,把就业指导同人生观教育相结合
首先必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充分理解就业不止是寻找合适的工作岗位,而且还是基本的人生态度问题,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大问题。引导学生明确只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知道自己将要实现某种价值,才能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谋得一席之地,才不会被飞速发展的社会所淘汰或迷失就业方向,才能起以稳桩,立以高楼。因此,在学校就业指导工作中,就应该有预见性地帮助学生树立事业重于谋生、奉献重于索取、发展重于眼前的就业思想。
2、择业与创业教育并重,重视就业指导中的能力培养
现代素质教育的主题是以培养能力为主,以传授学习方法为主。要教育学生树立“先就业、再择业、后创业”的思想,形成新型的“以人为本”就业观念。就业指导还必须同市场经济的现实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具备市场经济观念。事实上,就业过程就是参与劳动力合理配置的优化过程,就是参与人才市场竞争。这要求学生必须具有市场意识,明确只有在市场竞争中取胜,才能找到自己适当的社会位置。此外还必须要求他们了解人才市场的形势,懂得社会人才需要的客观性以及个人就业主观意愿同社会需要的一致性,激发学生适应市场需要提高自身就业技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懂得就业应具备的素质,不断提高自己以适应当代人才市场的需要。
3、争取各方支持,努力创造公平竞争的外部就业环境
加强对毕业生定向实习的跟踪管理同样是实现学校就业指导主体作用的关键:①结合定向实习,强化对毕业生正确的职业观和劳动观念教育,以培养实习生敬业爱岗的职业素质;②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发展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为实习生毕业后创业和发展奠定基础;③协助用人单位从思想品质、职业道德、专业技能等方面进行全面反馈与评估,以便量才录用;④通过校外实习,反馈教育、教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逐步改进、完善校内教育,进而提高毕业生的毕业水准,增强毕业生参与公平竞争的能力。
建立学习型社会,普及终身教育,职业教育任重道远。只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切实加快技能人才培养,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完善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等等,我们的中等职业教育就一定会健康顺利地发展。